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大连市农民工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和《大连市农民工工伤保险实施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5-30 21:47:30  浏览:9131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大连市农民工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和《大连市农民工工伤保险实施办法》的通知

辽宁省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大连市农民工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和《大连市农民工工伤保险实施办法》的通知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各有关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大连市农民工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和《大连市农民工工伤保险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六年九月二十二日

大连市农民工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农民工在我市务工期间的医疗保障问题,根据《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5号)、《关于推进混合所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参加医疗保险的意见》(劳社厅发〔2004〕5号)和《大连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办法》(大政发〔2000〕34号文件印发),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大连市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行政区域内以及高新园区市内部分的城镇所有企业(含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股份制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农民工。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农民工是指在国家规定的劳动年龄内,具有农业户口,有劳动能力并与本市城镇用人单位形成劳动关系的人员。
  第四条 农民工医疗保险应当遵循低水平、保大病、保当期和属地统筹的原则。
  第五条 市劳动保障局负责全市农民工医疗保险的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其所属的大连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管理中心(以下称经办机构),具体负责市级统筹的农民工医疗保险业务工作。

第二章 基金的筹集与管理

  第六条 农民工医疗保险基金来源:
  (一)用人单位缴纳的医疗保险费;
  (二)基金的利息收入和增值收入;
  (三)按规定收取的滞纳金;
  (四)其他收入。
  农民工医疗保险费不得减免,基金不计征税、费。
  第七条 农民工医疗保险费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则筹集。农民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由用人单位缴纳医疗保险费,农民工个人不缴费。经市政府批准,缴费率随着经济发展可作适当调整。基金单独列账管理,专款专用,自求平衡。
  第八条 用人单位以全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为基数,按2%的比例缴纳医疗保险费。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不建立个人账户,不累计计算缴费年限。农民工达到城镇职工法定退休年龄时,医疗保险关系自行终止,不再享受医疗保险待遇。
  第九条 用人单位应在招用农民工30日内到经办机构办理农民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手续,并在规定的期限内按季度足额缴纳医疗保险费。用人单位未按规定缴纳医疗保险费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仍不缴纳的,除补缴欠缴数额外,从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2‰的滞纳金,滞纳金并入农民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
  第十条 经办机构要建立健全农民工医疗保险基金预、决算制度、财务会计制度和内部审计等制度,做好基金的筹集、管理和支付工作。

第三章 农民工医疗保险待遇

  第十一条 农民工从办理参加医疗保险、缴费满3个月起,享受本办法规定的医疗保险待遇。停止缴费或欠缴费用的,从次月1日起停止享受医疗保险待遇。
  第十二条 农民工按本办法参加医疗保险,符合本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范围内(包括药品目录、诊疗项目目录、以及服务设施范围和支付标准)的下列医疗费用,纳入农民工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范围:
  (一)住院治疗的医疗费用;
  (二)急诊抢救留观并收入住院治疗的,其住院前留观3日内的医疗费用;
  (三)恶性肿瘤放疗、肾透析的门诊医疗费用。
  第十三条 符合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的医疗费用,实行起付标准和最高限额控制,按照以下标准支付:
  (一)起付标准按照三级医疗机构、二级医疗机构、一级医疗机构分别为500元、300元、200元,起付标准以下的费用由农民工个人负担;
  (二)起付标准以上、最高支付限额以下部分,在三级医疗机构发生的,统筹基金支付80%,个人负担20%;在二级医疗机构发生的,统筹基金支付85%,个人负担15%;在一级医疗机构发生的,统筹基金支付90%,个人负担10%;
  (三)统筹基金年度内累计支付的最高限额与连续参保缴费时间挂钩。连续参保缴费不满半年的,最高限额2万元;连续参保缴费满半年不满1年的,最高限额4万元;连续参保缴费满1年以上的,最高限额6万元。
  第十四条 特殊情况按下列办法处理:
  (一)转诊异地治疗起付标准为800元,起付标准以上医疗费个人负担30%。
  (二)重症尿毒症患者门诊透析治疗,个人负担20%。
  (三)探亲因急诊发生的医疗费按转诊异地治疗标准支付,凭有关诊疗凭证报销。
  (四)恶性肿瘤患者门诊放射治疗,个人负担比例20%。

第四章 医疗服务管理与费用结算

  第十五条 农民工医疗保险的医疗服务由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承担。
  第十六条 经办机构应与定点医疗机构签订农民工医疗保障协议,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第十七条 定点医疗机构为参加医疗保险的农民工提供医疗服务时,应查验《农民工医疗保险手册》、《农民工医疗保险证》和农民工医疗保险IC卡。发现有伪造、冒用或涂改的,应予以扣留并及时报经办机构。
  第十八条 定点医疗机构应当坚持“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的原则,按照本办法和协议规定向参加医疗保险的农民工提供医疗服务,并建立与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相适应的内部管理制度。
  第十九条 参加医疗保险的农民工就医时,应当主动出示居民身份证、《农民工医疗保险手册》、《农民工医疗保险证》和农民工医疗保险IC卡。住院、门诊由统筹基金支付的费用,由经办机构负责与定点医疗机构结算;属于自付和自费的,由个人与定点医疗机构结算。
  第二十条 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对农民工医疗费用的结算,按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结算方式进行。
  第二十一条 参加医疗保险的农民工应保管好本人的医疗保险手册和医疗保险证,如有遗失,应及时到经办机构办理注销、补办手续(费用由个人承担)。严禁将本人的医疗保险手册、医疗保险证、IC卡转借他人或私自涂改医疗费收据、处方,多报冒领统筹基金。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二条 用人单位未按规定为农民工办理参加医疗保险的,农民工可以按劳动保障监察管辖规定向相应的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举报;农民工与用人单位因劳动关系争议影响参加医疗保险的,可以按劳动争议仲裁管辖规定向相应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第二十三条 用人单位在本办法实施前,已按照《大连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办法》为农民工办理参加医疗保险的,可继续按照《大连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办法》参保缴费。
  第二十四条 社会保险纳入市建委统一管理的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参加市本级医疗保险的具体办法,由市劳动保障局会同市建委另行制定。社会保险未纳入市建委统一管理的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按照本办法参加统筹地区的医疗保险。
  第二十五条 外地注册的用人单位,在注册地未参加医疗保险、在本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应在来本市30日内,到经办机构为农民工办理参加医疗保险手续。
  第二十六条 农民工医疗期未终结的,用人单位不得与其解除劳动合同,并按时为其缴纳医疗保险费。
  第二十七条 城镇个体工商户雇用的农民工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八条 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以及高新园区市内部分以外的其他区市县和大连开发区根据本地区实际,参照本办法制定各自统筹地区的农民工医疗保险实施办法。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2006年10月1日起施行。

大连市农民工工伤保险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保障农民工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375号)、《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5号)、《辽宁省工伤保险实施办法》(省政府令第187号)和《关于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004〕18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大连市行政区域内的所有用人单位和农民工。
  本办法所称农民工,是指在国家规定的劳动年龄内,具有农业户口,并与用人单位形成劳动关系的人员。
  第三条 用人单位应在与农民工建立劳动关系后及时为农民工办理参加工伤保险手续,按时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并在参保人员变化时,及时办理变更手续。
  第四条 用人单位为农民工缴纳的工伤保险费,以全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60%为缴费基数。
  缴费费率按《关于调整大连市工伤保险缴费费率的通知》(大劳发〔2004〕14号)文件执行。农民工个人不缴费。
  第五条 用人单位缴费次日起,农民工发生工伤事故伤害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的,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辽宁省工伤保险实施办法》及大连市工伤保险的有关规定,用人单位应在30日内,按工伤认定管辖规定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伤者医疗终结后,向大连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办公室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凭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到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工伤保险待遇,符合工伤保险规定的相关待遇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第六条 参加工伤保险的一级至四级伤残的农民工,其应享受的定期支付的工伤保险待遇,可实行一次性支付或长期支付两种方式。本人提出一次性领取要求的,经与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并与工伤保险经办机构签订终止工伤保险关系协议后,可一次性领取工伤保险待遇。其一次性领取工伤保险待遇的标准,以受伤时所对应的全市上年度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赔偿基数,其中:
  35周岁(含35周岁)以下,伤残等级一级的为14倍;二级的为12倍;三级的为10倍;四级的为8倍。
  35周岁以上至50周岁(含50周岁),伤残等级一级的为13倍;二级的为11倍;三级的为9倍;四级的为7倍。
  50周岁以上,伤残等级一级的为12倍;二级的为10倍;三级的为8倍;四级的为6倍。
  第七条 因工死亡且有供养亲属的参保农民工,供养亲属提出一次性领取丧葬费、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并与工伤保险经办机构签订终止工伤保险关系协议的,以职工工亡时所对应的全市上年度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基数,供养1人的为8倍;供养2人的为9倍;供养3人以上(含3人)的为10倍。
  第八条 用人单位未为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或停止参保缴费后,农民工受到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的,可按规定进行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由所在用人单位按规定支付其各项工伤待遇。
  第九条 用人单位未为受到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的农民工申请工伤认定,农民工本人或直系亲属、用人单位工会组织可在其受伤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按工伤认定管辖规定,向所管辖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第十条 外地注册的用人单位,原则上应在注册地为招用的农民工办理参加工伤保险手续。未在注册地参保的,在本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期间,应按本办法参加大连市的工伤保险,参保后发生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的,应到事故发生地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并按《工伤保险条例》及本省、市的有关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第十一条 用人单位在注册地和生产经营地均未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受到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由生产经营所在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工伤认定,由大连市劳动鉴定委员会负责劳动鉴定,由用人单位按照《工伤保险条例》及本省、市的规定支付工伤待遇。
  第十二条 用人单位破产、注销或离开本市,与农民工解除劳动关系时,按工伤保险规定应由用人单位支付的有关待遇,用人单位应一次性支付给受工伤的农民工,并应到经办机构办理终止参保手续。
  第十三条 用人单位未给农民工缴纳工伤保险费,又未按照规定支付工伤待遇的,农民工可以按劳动保障监察管辖规定向相应的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举报;农民工与用人单位因劳动关系或工伤待遇发生争议的,可以按劳动争议仲裁管辖规定向相应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第十四条 社会保险纳入市建委统一管理的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具体办法,由市劳动保障局会同市建委另行制定。社会保险未纳入市建委统一管理的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按本办法参加工伤保险。
  第十五条 本办法未尽事项,按照《工伤保险条例》及本省、市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2006年10月1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济南市地名管理办法(2003年修正)

山东省济南市人大常委会


济南市地名管理办法

(1998年7月17日济南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1998年8月14日山东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批准 2003年6月25日济南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修订 2003年7月25日山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批准)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地名管理,适应城市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根据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地名的命名、使用、标志设置及其相关的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地名包括:
  (一)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办事处、村、居行政区域名称;
  (二)居民区、自然村等居民地名称;
  (三)山、河、湖、泉等自然地理实体名称;
  (四)文物古迹、纪念地、公园、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自然保护区、开发区等名称;
  (五)城市道路、桥梁、广场、隧道、涵洞、堤坝、水库等名称;
  (六)大型建筑物名称;
  (七)专业部门使用的具有地名意义的站、台、港、场和公路等名称。
  第四条 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主管全市的地名管理工作。县(市、区)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的地名管理工作。
  规划、公安、工商和城市建设管理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配合民政部门做好地名管理工作。
  第五条 市、县(市)民政部门应当依据城市规划编制地名规划,经市、县(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六条 地名管理应当从本市地名的历史和现状出发,保持地名的相对稳定,对体现当地历史、文化的地名应当予以保护。
  第二章 地名的命名
  第七条 地名的命名应当遵循下列规定:
  (一)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有利于人民团结,符合社会道德风尚和人们的认知习惯;
  (二)体现当地历史、文化、地理或者经济特征,与城市规划所确定的使用功能相适应,符合命名对象的性质、功能、形态、规模和环境等实际情况;
  (三)一般不以人名、外国地名和外国词汇音译的词语作地名,禁止使用国家领导人的名字作地名;
  (四)一地一名,名地相符,派生地名与主地名相协调;
  (五)用字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定。
  乡(镇)一般以乡(镇)人民政府驻地的村名命名。
  第八条 地名由专名和通名两部分组成。专名反映地名的个体属性,通名反映地名的类别属性。不得仅用专名作地名或在同一地名中使用两个通名。
  第九条 本市市区内新建居民区的名称使用下列通名的,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小区:居住总户数在三千户以上,并有与其相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
  (二)花园:绿地率不低于百分之四十;
  (三)园、苑:绿地率不低于百分之三十五;
  (四)山庄:依山而建,绿地率不低于百分之四十五;
  (五)别墅:建筑物容积率不超过零点五。
  本市市区内新建大型建筑物使用大厦作通名的,应当是具有一定体量和高度的单体建筑物。
  本市市区内新建居住、商业、办公等用途的建筑群使用城作通名的,以居住为主的,占地面积应当在一百万平方米以上;以科技、工业、商业为主的,占地面积应当在五万平方米以上。
  本市市区内新建商业、办公等用途的建筑群使用广场作通名的,占地面积应当在八千平方米以上,相对完整并有二千平方米以上集中公共场地(不包括停车场、消防通道)。
  使用前四款规定以外的通名的命名条件,由市人民政府制定并公布。
  第十条 下列范围内的地名不得重名、同音:
  (一)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乡(镇)、街道办事处的名称;
  (二)市区内道路、居民区的名称;
  (三)同一县(市)内道路、居民区的名称;
  (四)同一乡(镇)内行政村、自然村的名称;
  (五)本市行政区域内的自然地理实体的名称。
  第十一条 地名的命名按照以下程序办理:
  (一)县(市、区)行政区域名称的命名,由县(市、区)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经市人民政府审核后,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批;乡(镇)行政区域名称的命名,由所在地的县(市、区)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经市人民政府审核后,报省人民政府审批;街道办事处名称的命名,由所在地的县(市、区)人民政府提出申请,报市人民政府审批;村、居名称的命名,由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报县(市、区)人民政府审批。
  (二)山、河、湖、泉等自然地理实体名称的命名,由所在地的县(市、区)人民政府提出申请,报市人民政府审批。但涉及邻市边界和国家另有规定的,经市人民政府审核后,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批。
  (三)文物古迹、纪念地、公园、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自然保护区、开发区等名称的命名,市区范围内的,由其主管部门向市民政部门提出申请,由民政部门报市人民政府审批;县(市)范围内的,由其主管部门向县(市)民政部门提出申请,由民政部门报县(市)人民政府审批。
  (四)城市道路、桥梁、广场、隧道、涵洞、堤坝、水库等名称的命名,市区范围内的,由市建设主管部门或者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向市民政部门提出申请,由民政部门报市人民政府审批;县(市)范围内的,由县(市)建设主管部门或者县(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向县(市)民政部门提出申请,由民政部门报县(市)人民政府审批。单位或个人投资建设的,由投资者提出申请。对城市道路,申请人在道路竣工后三个月内未提出命名申请的,由市、县(市)民政部门报同级人民政府命名。
  (五)专业部门使用的具有地名意义的站、台、港、场和公路等名称的命名,由专业部门征得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同意后,按照规定报上级专业主管部门审批;属市、县(市、区)管理的,由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批。
  (六)居民区、大型建筑物的命名,由建设单位在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前办理登记手续。市区范围内的,到市民政部门办理,民政部门征得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后,对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发给标准地名使用证;县(市)范围内的,到县(市)民政部门办理,领取标准地名使用证。
  对自然地理实体和市区内城市道路、桥梁的命名,民政部门或有关部门应当组织专家论证,并经市地名委员会评议。
  第十二条 民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地名申请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自受理地名申报之日起三十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并由民政部门书面通知申请人。
  第十三条 按照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批准、登记的地名为标准地名,无特殊情况不得变更。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变更地名:
  (一)因行政区划调整或其他原因,需要变更行政区域名称,变更自然地理实体和专业部门使用的站、台、港、场、公路等名称的;
  (二)因城市道路起止点、走向或指位功能发生变化,需要变更路名的;
  (三)因产权所有人提出申请,需要变更居民区、大型建筑物名称的;
  (四)因实行地名有偿冠名需要变更地名的。
  变更地名的申请、审批、登记,按照本章规定的程序办理。
  根据本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规定变更地名引起的地名标志(含门、楼牌)、户籍登记、房地产登记、工商注册、税务登记等变更手续涉及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由提出变更地名的申请人承担;根据本条第一款第(四)项规定变更地名引起的,从有偿冠名费中支付。
  第十四条 地名体发生变化,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注销地名:
  (一)因行政区划调整或自然变化消失的,由县(市、区)民政部门报市民政部门注销;
  (二)因城市建设消失的,由建设单位报市、县(市)民政部门注销;
  根据本办法第十一条第一款第(六)项规定取得标准地名使用证,但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失效的,由规划部门通知同级民政部门注销地名。
  第十五条 地名命名、更名和注销的申报人应当如实填写申报表,并提交有关的证明文件和资料,不得作虚假不实的申报。
  第十六条 经命名、更名和注销的地名,由市、县(市、区)民政部门及时向社会公布,并通知有关部门。
  第十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命名或者变更地名。
  第三章 地名的有偿冠名
  第十八条 本办法所称地名的有偿冠名,是指人民政府根据企业申请,用体现企业的名称或用商标、品牌作专名命名地名,并向申请人收取地名冠名费的行为。
  第十九条 市、县(市)人民政府对本辖区内的城市道路、桥梁、隧道、涵洞、水库、广场、公园、旅游度假区等城市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和新建的居民区、非自建自用的大型建筑物可以实行有偿冠名。但对群众认同感强,反映历史、文化和城市特色的地名不得实行有偿冠名。
  第二十条 市、县(市)民政部门应当拟定地名有偿冠名项目方案,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二十一条 地名有偿冠名应当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拍卖、招标或协议的方式进行。
  有二个以上申请人申请地名有偿冠名的,必须采取拍卖、招标的方式进行。
  第二十二条 地名有偿冠名使用年限不得少于二十年。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变更和转让有偿冠名的地名。
  第二十三条 提出地名有偿冠名的申请人,应当向市、县(市)民政部门提供地名有偿冠名申请书和拟冠名地名分析报告、合法有效的资金信用证明、营业执照、法定代表人证明书。民政部门应当对其提供的资料进行审核。经审核合格的,方可参与地名有偿冠名的拍卖、招标或协议活动。
  第二十四条 民政部门应当与取得地名有偿冠名资格的申请人签订合同。
  取得地名有偿冠名资格的申请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一次性支付地名有偿冠名费。民政部门对支付地名有偿冠名费的,应当依据本办法第二章、第四章的有关规定办理地名命名手续和设置地名标志;对未支付地名有偿冠名费的,有权解除合同,收回地名有偿冠名使用权。
  第二十五条 地名有偿冠名费,应当上缴同级财政,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地名管理相关的业务支出,接受审计部门的监督。
  第四章 地名的使用
  第二十六条 市、县(市、区)民政部门应当依据标准地名,汇集出版地名录、地名志和行政区划名称单行本。
  编绘出版地图、电话号码簿和邮政编码簿等涉及地名密集的出版物,应当以民政部门汇集出版的地名资料为准。
  第二十七条 公文、证件、报刊、书籍、地名志、地名词典、广播、影视、广告、标牌、网络等应当使用标准地名。
  第二十八条 市、县(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户籍登记、房地产广告登记手续时,涉及居民区、大型建筑物名称的,应当向民政部门查验标准地名使用证,对无标准地名使用证的不予办理。
  第二十九条 民政部门应当建立地名档案管理制度,保持地名资料完整,并提供查询服务。
  第五章 地名标志的设置
  第三十条 地名标志的设置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点状地域至少设置一处标志;
  (二)片状地域根据范围大小设置两处以上标志;
  (三)线状地域在起点、终点、交叉路口必须设置标志,必要时在适当地段增设标志;
  (四)国家有关技术规范。
  第三十一条 地名标志按照下列分工设置和管理:
  (一)行政区划标志和城市道路、桥梁、隧道、堤坝、广场、居民区标志,由市、县(市)民政部门负责;
  (二)乡(镇)、村标志,由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负责;
  (三)其他地名标志由其主管部门或专业部门负责。
  第三十二条 地名标志应当自地名批准、登记后一个月内设置完成。
  新建、改建、扩建的道路、桥梁、广场、居民区等地名标志应当在工程竣工的同时设置完成;工程分期施工的,应当在每期工程竣工的同时设置完成相应的地名标志。
  第三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毁损和擅自设置、移动、涂改、遮盖地名标志。
  建设单位因施工确需临时移动地名标志的,应当报设置部门批准并在工程竣工的同时恢复原状。
  第三十四条 市、县(市、区)民政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每年对辖区内各类地名标志进行检查,发现地名标志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限期整改:
  (一)地名标志未使用标准地名或书写不规范的;
  (二)地名标志锈蚀破损、字迹模糊不清或残缺不全的;
  (三)未按照本办法第三十条规定设置地名标志的。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 擅自命名、变更地名或使用非标准地名的,民政部门应当责令其停止使用,消除影响;造成不良后果的,由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三十六条 损坏、玷污、遮挡或擅自移动、涂改地名标志的,由民政部门责令其赔偿或恢复原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有关规定应当予以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 地名管理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的,由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自2003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实施前已经使用的地名,由市民政部门编入地名录的,视为依照本办法批准、登记的地名。



关于世行贷款粮食流通项目建筑安装工程和服务收入免征营业税的通知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世行贷款粮食流通项目建筑安装工程和服务收入免征营业税的通知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地方税务局:
根据国务院决定,现对世行贷款粮食流通项目免征营业税问题通知如下:
一、对世行贷款粮食流通项目(以下简称世行项目)免征建筑安装工程营业税和项目服务收入营业税。
二、世行贷款粮食流通项目仅指本通知所附《世行贷款粮食流通项目一览表》所列明的项目。
三、世行项目单位在招标后应及时向世行项目所在地的地方税务局提出免税申请,并提供以下资料:
(一)本项目的具体承包商。
(二)各承包商的具体承包金额(附承包合同的复印件)。
(三)税务机关需要的其他材料。
地方税务局审查确认后,办理有关免税事宜,并为承包商出具承包该项目建筑安装工程免征营业税的证明。
四、世行项目所在地税务机关在核定世行项目单位建筑业营业税免税额时,应按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实际批复的该项目总投资额进行核定,不得扩大免税范围和免税额。
五、项目服务收入,是指世行项目投产后形成的服务收入部分。对世行项目实施前原设计能力所形成的服务收入部分,仍应照章征收营业税。新增服务收入的具体核定办法,由项目所在地税务机关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确定。
六、本通知自1998年1月1日起执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的《关于世行贷款粮食流通项目营业税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5〕71号)同时废止。

附件:世行贷款粮食流通项目一览表

-----------------------------------------------------
|一、黑龙江省 |23、桦南县土龙山粮库 |64、讷河市长发粮库 |
|----------------|-----------------|----------------|
|(一)中转储备库 |24、绥滨县绥滨粮库 |65、嫩江县联兴粮库 |
|----------------|-----------------|----------------|
|1、绥化市绥化粮库 |25、萝北县凤翔粮库 |66、密山市白泡子粮库 |
|----------------|-----------------|----------------|
|2、佳木斯市第二粮库 |26、萝北县军川粮库 |67、望奎县卫星粮库 |
|----------------|-----------------|----------------|
|3、虎林市迎春粮库 |27、同江市第二粮库 |68、巴彦县第二粮库 |
|----------------|-----------------|----------------|
|4、巴彦县兴隆粮库 |28、密山市杨木粮库 |69、绥棱县双岔河粮库 |
|----------------|-----------------|----------------|
|5、密山市密山粮库 |29、绥化市长发粮库 |70、肇源市三站粮库 |
|----------------|-----------------|----------------|
|6、五大连池市龙镇粮库 |30、巴彦县西集粮库 |71、克东县千丰粮库 |
|----------------|-----------------|----------------|
|7、桦南县国家粮食储备库 |31、通河县第一粮库 |72、讷河市龙河粮库 |
|----------------|-----------------|----------------|
|8、讷河市讷河粮库 |32、木兰县东兴粮库 |73、五大连池市粮库 |
|----------------|-----------------|----------------|
|9、海伦市第一粮库 |33、拜泉县拜泉粮库 |74、桦面县大八浪粮库 |
|----------------|-----------------|----------------|
|10、嫩江县嫩江粮库 |34、克山县西城粮库 |75、密山市二人班粮库 |
|----------------|-----------------|----------------|

|11、双城市兰棱粮库 |35、明水县明水粮库 |二、哈尔滨市 |
|----------------|-----------------|----------------|
|12、五常市第二粮库 |36、拜泉县三道镇库 |(一)中转储备库 |
|----------------|-----------------|----------------|
|13、克山县克山粮库 |37、海伦市共荣粮库 |1、呼兰县康金中转库 |
|----------------|-----------------|----------------|
|14、克东县宝泉粮库 |38、肇源市码头粮库 |(二)收纳库 |
|----------------|-----------------|----------------|
|15、肇东市宋站粮库 |39、克东县克东粮库 |1、呼兰县大用粮库 |
|----------------|-----------------|----------------|
|16、富锦市富锦粮库 |40、嫩江县嫩北粮库 |2、呼兰县二八粮库 |
|----------------|-----------------|----------------|

|(二)收纳库 |41、五大连池市青山粮库 |3、呼兰县沈家粮库 |
|----------------|-----------------|----------------|
|1、兰西县东风粮库 |42、五大连池市和平粮库 |三、吉林省 |
|----------------|-----------------|----------------|
|2、绥棱县上集粮库 |43、勃力县双河粮库 |(一)中转储备库 |
|----------------|-----------------|----------------|
|3、望奎县望奎粮库 |44、绥滨县绥东粮库 |1、松原市江南粮库 |
|----------------|-----------------|----------------|
|4、兰西县兰西粮库 |45、同江市乐业粮库 |2、九台市九台粮库 |
|----------------|-----------------|----------------|
|5、通河县第二粮库 |46、富锦市头林粮库 |3、榆树市粮库 |
|----------------|-----------------|----------------|
|6、木兰县木兰粮库 |47、富锦市兴隆粮库 |4、德惠市粮库 |
|----------------|-----------------|----------------|
|7、庆安县富民粮库 |48、宝清县清河粮库 |5、农安县粮库 |
|----------------|-----------------|----------------|
|8、桦川县桦川粮库 |49、五常市小山子粮库 |6、伊通县范家屯库(在公主岭市)|
|----------------|-----------------|----------------|
|9、桦川县东河粮库 |50、绥化市永安粮库 |7、梨树县郭家店粮库 |
|----------------|-----------------|----------------|
|10、饶河县饶河粮库 |51、兰西县东方红粮库 |8、东丰县粮库 |
|----------------|-----------------|----------------|

|11、宝清县第二粮库 |52、佳木斯市永安粮库 |9、长春市双阳区粮库 |
|----------------|-----------------|----------------|
|12、抚远县抚运粮库 |53、拜泉县兴农粮库 |10、长岭县金山粮库 |
|----------------|-----------------|----------------|
|13、依安县依龙粮库 |54、依安县先锋粮库 |11、双辽县郑家屯二库 |
|----------------|-----------------|----------------|
|14、双城市韩甸粮库 |55、克山县北兴粮库 |12、前郭县粮库 |
|----------------|-----------------|----------------|
|15、五常市光辉粮库 |56、双城市水泉粮库 |13、榆树市五棵树库 |
|----------------|-----------------|----------------|
|16、肇东市民主粮库 |57、五常市卫国粮库 |14、永吉县中心库 |
|----------------|-----------------|----------------|
|17、青冈县芦河粮库 |58、明水县繁荣粮库 |15、农安县哈拉海库 |
|----------------|-----------------|----------------|
|18、肇州县肇州粮库 |59、海伦市祥富粮库 |16、白城市第二粮库 |
|----------------|-----------------|----------------|
|19、甘南县甘南粮库 |60、肇东市昌五粮库 |17、乾安县大布书库 |
|----------------|-----------------|----------------|
|20、讷河市九井粮库 |61、青冈县青冈粮库 |18、辉南县朝阳镇库 |
|----------------|-----------------|----------------|
|21、嫩江县海江粮库 |62、肇州市兴城粮库 |19、洮南市粮库 |
|----------------|-----------------|----------------|
|22、逊克县奇克粮库 |63、克东县昌盛粮库 |20、通榆县开通粮库 |
-----------------------------------------------------

-----------------------------------------------------
|(二)收纳库 |44、双辽县双山粮库 |5、灯塔县西马峰粮库 |
|----------------|-----------------|----------------|
|1、扶余县增盛粮库 |45、双辽县兴隆粮库 |6、灯塔县十里河粮库 |
|----------------|-----------------|----------------|
|2、扶余县四马架粮库 |46、双辽县服先粮库 |六、沈阳市 |
|----------------|-----------------|----------------|
|3、松原市宁江区善友粮库 |47、前郭县重新粮库 |(一)中转储备库 |
|----------------|-----------------|----------------|
|4、松原市宁江区大洼粮库 |48、前郭县长龙粮库 |1、沈阳市第三粮库 |
|----------------|-----------------|----------------|
|5、松原市扶余区三义粮库 |49、前郭县深井子粮库 |2、新民市新民粮库 |
|----------------|-----------------|----------------|
|6、松原市扶余区万发粮库 |50、前郭县乌兰图嘎粮库 |3、康平县康平粮库 |
|----------------|-----------------|----------------|
|7、松原市扶余区永平粮库 |51、前郭县乌兰塔拉粮库 |4、法库县法库粮库 |
|----------------|-----------------|----------------|
|8、松原市宁江区朝阳粮库 |52、榆树市前进粮库 |5、沈阳市第七粮库 |
|----------------|-----------------|----------------|
|9、前郭县宝甸粮库 |53、永吉县一拉溪粮库 |6、沈阳市第四粮库 |
|----------------|-----------------|----------------|
|10、九台市城子街粮库 |54、永吉县鬼登站粮库 |7、辽中县辽中粮库 |
|----------------|-----------------|----------------|

|11、九台市沐石河粮库 |55、永吉县三家子粮库 |(二)收纳库 |
|----------------|-----------------|----------------|
|12、九台市庆阳粮库 |56、农安县杨树林粮库 |1、沈阳市东陵区桃仙粮库 |
|----------------|-----------------|----------------|
|13、榆树市城发粮库 |57、农安县小城子粮库 |2、新民市公主屯粮库 |
|----------------|-----------------|----------------|
|14、榆树市大岭粮库 |58、白城县四库粮库 |3、新民市大柳屯粮库 |
|----------------|-----------------|----------------|
|15、榆树市新立粮库 |59、白城县镇西粮库 |4、新民市三道岗子粮库 |
|----------------|-----------------|----------------|
|16、榆树市李合粮库 |60、白城县平台粮库 |5、新民市陶屯粮库 |
|----------------|-----------------|----------------|
|17、榆树市新庄粮库 |61、乾安县所学粮库 |七、大连北良公司(大连市) |
|----------------|-----------------|----------------|
|18、榆树市恩育粮库 |62、乾安县兰字粮库 |八、内蒙古自治区 |
|----------------|-----------------|----------------|
|19、德惠市大房身粮库 |63、乾安县才字粮库 |(一)中转储备库 |
|----------------|-----------------|----------------|
|20、德惠市大青嘴粮库 |64、乾安县严字粮库 |1、扎兰屯市第二粮库 |
|----------------|-----------------|----------------|

|21、德惠市松柏粮库 |65、洮南县安定粮库 |2、乌兰浩特市乌兰浩特粮库 |
|----------------|-----------------|----------------|
|22、农安县滨河粮库 |66、洮南县瓦房粮库 |3、赤峰市第三粮库 |
|----------------|-----------------|----------------|
|23、农安县伏龙泉粮库 |67、洮南县那金粮库 |4、哲盟科左中旗舍伯吐粮库 |
|----------------|-----------------|----------------|
|24、农安县万顺粮库 |68、通榆县新华粮库 |5、开鲁县开鲁北库 |
|----------------|-----------------|----------------|
|25、农安县巴吉垒粮库 |69、通榆县谵榆粮库 |6、哲盟扎鲁特旗乌兰花粮库 |
|----------------|-----------------|----------------|
|26、农安县榛柴粮库 |70、通榆县八面粮库 |7、通辽市通辽植物油厂 |
|----------------|-----------------|----------------|
|27、农安县万金塔粮库 |四、中谷集团 |(二)收纳库 |
|----------------|-----------------|----------------|
|28、伊通县三道粮库 |1、吉林省大安市大安粮库 |1、开鲁县小街基粮库 |
|----------------|-----------------|----------------|
|29、伊通县大孤山粮库 |2、吉林省梨树县蔡家粮库 |2、莫力达瓦旗尼尔基粮库 |
|----------------|-----------------|----------------|
|30、伊通县莫里青粮库 |五、辽宁省 |3、阿荣旗那吉屯粮库 |
|----------------|-----------------|----------------|

|31、伊通县马鞍粮库 |(一)中转储备库 |4、兴安盟扎赉特旗巴彦高勒库 |
|----------------|-----------------|----------------|
|32、伊通县靠山粮库 |1、沈阳市文官屯粮库 |5、赤峰市松山区太平地粮库 |
|----------------|-----------------|----------------|
|33、梨树县金山粮库 |2、昌图县马仲河粮库 |6、赤峰市翁牛特旗乌丹粮库 |
|----------------|-----------------|----------------|
|34、梨树县小城子粮库 |3、昌图县曲家店粮库 |7、扎兰屯市成吉思汗粮库 |
|----------------|-----------------|----------------|
|35、梨树县万发粮库 |4、开原市开原粮库 |8、兴安盟科右前旗额尔格图库 |
|----------------|-----------------|----------------|
|36、东丰县大阳粮库 |5、西丰县西丰粮库 |9、兴安盟突泉县第三粮库 |
|----------------|-----------------|----------------|
|37、东丰县二龙粮库 |6、铁岭县凡河粮库 |10、赤峰市松山区水地粮库 |
|----------------|-----------------|----------------|
|38、长春市双阳区山河粮库 |7、灯塔县灯塔粮库 |11、呼盟阿荣旗阿荣粮库 |
|----------------|-----------------|----------------|
|39、长春市双阳区土顶粮库 |(二)收纳库 |12、哲盟科左中旗花吐古拉粮库 |
|----------------|-----------------|----------------|
|40、长春市双阳区太平粮库 |1、灯塔县佟二堡粮库 |13、通辽市通辽库 |
|----------------|-----------------|----------------|
|41、长岭县长岭粮库 |2、灯塔县沈旦粮库 |14、通辽市通辽北库 |
|----------------|-----------------|----------------|
|42、长岭县前七号粮库 |3、灯塔县柳条粮库 |15、通辽市五道木粮库 |
|----------------|-----------------|----------------|
|43、长岭县流水粮库 |4、灯塔县王家粮库 |九、江苏省 |
-----------------------------------------------------

-----------------------------------------------------
|1、江苏江海公司张家港储运部 |8、柳州市饲料厂 | |
|----------------|-----------------|----------------|
|2、南通粮油进出口接运公司 |十五、北京粮食中心库 | |
|----------------|-----------------|----------------|
|十、安徽省 |十六、中国新良公司船舶 | |
|----------------|-----------------|----------------|
|1、芜湖市秃矶山粮库 |十七、大连北良公司火车皮 | |
|----------------|-----------------|----------------|
|2、芜湖县湾址粮库 | | |
|----------------|-----------------|----------------|
|3、南陵县许镇粮库 | | |
|----------------|-----------------|----------------|
|4、庐江县兆河粮库 | | |
|----------------|-----------------|----------------|

|十一、江西省 | | |
|----------------|-----------------|----------------|
|1、九江市乌石矶粮库 | | |
|----------------|-----------------|----------------|
|2、汽车队 | | |
|----------------|-----------------|----------------|
|3、南昌市昌北粮库 | | |
|----------------|-----------------|----------------|
|4、樟树县樟树粮库 | | |
|----------------|-----------------|----------------|
|5、进贤县温家圳粮库 | | |
|----------------|-----------------|----------------|
|6、南昌市桃花粮库 | | |
|----------------|-----------------|----------------|
|7、临川市抚北粮库 | | |
|----------------|-----------------|----------------|
|8、新余市粮库新余 | | |
|----------------|-----------------|----------------|
|9、泼阳县高门粮库 | | |
|----------------|-----------------|----------------|
|10、丰城市阁里杨粮库 | | |
|----------------|-----------------|----------------|
|11、永修县永修粮库 | | |
|----------------|-----------------|----------------|
|12、高安市高安粮库 | | |
|----------------|-----------------|----------------|
|13、吉安市河东粮库 | | |
|----------------|-----------------|----------------|

|十二、湖南省 | | |
|----------------|-----------------|----------------|
|1、岳阳市城陵矶粮库 | | |
|----------------|-----------------|----------------|
|2、华容县石伏山粮库 | | |
|----------------|-----------------|----------------|
|3、沅江市赤山粮库 | | |
|----------------|-----------------|----------------|
|4、常德市樟木桥粮库 | | |
|----------------|-----------------|----------------|
|5、岳阳县卫农粮库 | | |
|----------------|-----------------|----------------|
|6、长沙市霞凝粮库 | | |
|----------------|-----------------|----------------|
|7、长沙市幸福桥粮库 | | |
|----------------|-----------------|----------------|

|十三、武汉市青山机械化粮库 | | |
|----------------|-----------------|----------------|
|十四、广西自治区 | | |
|----------------|-----------------|----------------|
|(一)中转储备库 | | |
|----------------|-----------------|----------------|
|1、防城港市防城港转运站 | | |
|----------------|-----------------|----------------|
|2、柳州市柳州粮库 | | |
|----------------|-----------------|----------------|
|3、南宁市南宁粮库 | | |
|----------------|-----------------|----------------|
|4、桂林市第三粮库 | | |
|----------------|-----------------|----------------|

|(二)收纳库 | | |
|----------------|-----------------|----------------|
|1、柳州地区鹿寨县鹿寨粮库 | | |
|----------------|-----------------|----------------|
|2、百色市百色粮库 | | |
|----------------|-----------------|----------------|
|3、平果县平果粮库 | | |
|----------------|-----------------|----------------|
|4、宾阳县黎塘粮库 | | |
|----------------|-----------------|----------------|
|5、钦州市钦州粮库 | | |
|----------------|-----------------|----------------|
|6、广西自治区饲料厂 | | |
|----------------|-----------------|----------------|
|7、南宁市饲料厂 | | |
-----------------------------------------------------



1998年5月12日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