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无锡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无锡市市区高架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规定》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3 05:11:31  浏览:967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无锡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无锡市市区高架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规定》的通知

江苏省无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无锡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无锡市市区高架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规定》的通知


文号: 锡政办发〔2007〕130号  


各市(县)和各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无锡市市区高架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规定》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七年六月二十八日

  



  

  

无锡市市区高架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规定





  第一条 为了加强高架道路的交通安全管理,维护交通秩序,保障交通安全和畅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及《江苏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的高架道路是指本市市区范围,与地面保持一定空间,并设置高架道路指示标志的道路。

  第三条 凡进入高架道路的车辆、人员,均应遵守本规定及其他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服从交通警察指挥。

  第四条 高架道路禁止行人及下列车辆通行:

  (一)非机动车(含电动自行车、残疾人机动轮椅车);

  (二)摩托车;

  (三)电瓶车、轮式专用机械车;

  (四)拖拉机、低速货车、三轮汽车;

  (五)悬挂试车号牌、教练车号牌车辆;

  (六)拖挂施工机具的车辆;

  (七)带挂车的汽车、平板货车;

  (八)设计最高时速低于六十公里的机动车辆;

  (九)高架道路交通标志禁止通行的其他机动车辆。

  交通标志、标线另有规定的,不受上款规定限制。

  第五条 禁止载运剧毒危险化学品、放射性、易燃易爆物品的车辆在高架路上通行。

  第六条 在确保交通安全的原则下,机动车在高架道路上最高行驶时速不得超过八十公里,在道路畅通状况下,最低行驶时速不得低于五十公里。

  道路限速标志、标线标明的车速与上述规定不一致的,按照道路限速标志、标线规定行驶。

  车辆上、下匝道行驶时,最高时速不得超过四十公里。

  遇恶劣天气条件或突发事件严重影响交通安全的情形,应按交通管制措施执行,并减速行驶,确保行车安全。

  第七条 在高架道路上行驶,应当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有关通行规定通行,自觉保持安全车距和遵守超车规定,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掉头、倒车或在车道内停车;

  (二)在主线以及匝道逆向行驶;

  (三)在匝道、加速车道或者减速车道上超车;

  (四)骑轧车行道分界线或者在路肩上行驶;

  (五)任意变换车道或者一次连续变换二条以上车道;

  (六)非紧急情况时停车。

  第八条 在车道规定的限速内,允许车辆变道行驶。车辆变道时,应当提前开启转向灯,变道至左侧车道的,开启左转向灯,变道至右侧车道的,开启右转向灯,变道完毕后,应当立即关闭转向灯。

  第九条 上下匝道需要变更车道时,应在确保安全前提下进行。

  第十条 车辆从匝道驶入高架道路的,应当开启左转向灯,并在不妨碍已在高架道路上的车辆正常行驶的情况下驶入车道。

  车辆从下匝道驶离高架道路的,应提前开启右转向灯,变道至最右侧车道,降低车速后驶离。未及时变道的,从下一匝道口驶离。

  第十一条 机动车因故障、事故等原因不能离开车道时,驾驶人必须立即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并在距车后五十米以外处设置故障车警告标志,夜间还须同时开启示宽灯和尾灯。停车后,应立即报警。

  第十二条 在高架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规定,未造成人员伤亡、并且车辆可以移动的,应标明车辆位置(有条件的可拍摄现场照片)后,迅速将车辆移至道路最右侧停放或移离高架道路,再进行协商处理。

  第十三条 未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高架道路上堆物,设置路障、标牌和从事非交通活动。

  第十四条 在高架道路上从事养护、维修、保洁等作业人员和专用的机动车,以及道路交通安全法规规定不受行驶路线限制的车辆可以不受前款规定的限制。

  作业人员必须穿着有反光识别标志的工作服。施工现场应设置安全围栏,并设置黄色频闪警告灯或使用反光标志。养护、维修影响车辆正常通行时,应事先征得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同意。

  车辆通过施工作业路段时,应当注意警示标志,减速行驶。

  第十五条 凡违反上述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及《江苏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十六条 本规定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十七条 江阴、宜兴市可以参照本规定对高架道路实施管理。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共大庆市委、大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职业教育若干问题的规定

黑龙江省大庆市人民政府


中共大庆市委、大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职业教育若干问题的规定


【文  号】庆发[1997]6号

【颁布单位】中共大庆市委、大庆市人民政府

【颁布日期】1997-02-28

【实施日期】1997-02-28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和省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围绕实现大庆二次创业的奋斗目标和全面实施“13633”发展战略,因地制宜地实施初等职业教育,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适度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为现代化建设培养有觉悟、有专长、有竞争能力的各级各类实用人才。

第三条 高等职业学校教育要以大庆广播电视大学为依托,申办职业技术学院;未批前,电大和其他具备条件的成人高校要积极举办高职班。

第四条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要在本世纪末,使全市各类中等学校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占高中阶段学生数的比例达到60%;普通高中要增加职业技术教育的内容,搞好高二分流,到本世纪末,使市区内综合型办学模式的普通高中都实行普职对接。

第五条 因地制宜地实施初等职业教育,要办好成职联校,初等职业中学、燎原学校,使未能进入初中的小学毕业生都能受到初等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要在农村初中渗透职业技术教育内容,搞“三加一”、四年制,使不能进入上级学校的初中毕业生掌握1至2项农村实用技术。

第六条 广泛开展职业技术培训,使城市所有新增劳动力和农村绝大多数新增劳动力都受到不同程度的职业技能训练,分别取得相应的技术等级证书或者职业资格证书。

第七条 努力巩固并提高现有的省(部)级以上职业学校的办学水平,争取在本世纪末再创1至2所省(部)级重点职业学校。各县、区要重点加强职教中心学校建设,办成“五位一体”(人才培养、科技示范、技术推广、生产经营、信息服务)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基地,到本世纪末,争取1至2所职教中心学校建成省级重点校。

第二章 办学与管理


第八条 坚持政府与社会各界共同办学,充分发挥行业、&127;企事业单位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办学的骨干作用,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鼓励团体、&127;个人和其他社会力量依法办学。

第九条 高等职业教育由市政府、国有大型企业承担办学。中等职业教育,&127;在城镇,除政府办部分学校外,主要由行业组织、企业、事业单位、&127;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或者联合办学、委托办学(大型企业继续独立办学,&127;中小企业不具备独立办学条件的,可与教育部门联合办学或者委托办学);四县及大同区,&127;要以政府和部门办学为主,办好职教中心学校。

第十条 初等职业技术教育以乡镇政府办学为主,&127;在办好成职联样和初等职业中学的同时,普通中学要办好“三加一”、四年制,渗透职业技术教育的内容。

第十一条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职业学校要开办少数民族班,&127;有条件的地方可独立设校。

第十二条 各级各类职业学校都要积极同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及用人单位联合办学。

第十三条 进一步改革管理体制,在政府统筹下,教育行政部门对全市各级各类职业教育进行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宏观管理和业务指导,具体管理工作由办学单位负责。

第十四条 办学单位要严格执行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按有关规定提供办学条件;任命或聘用校长;指导教学、科研、师资培训、实验实习、毕业生考核和校企业经营;检查办学情况和教育质量,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第十五条 高等职业学院、普通中专和技工学校由办学单位申报,按管理权限由上级主管部门审批;职业高中(含职业高中班)由市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审批;社会力量及公民个人所办的职业学校、培训机构,市区内的由市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审批,农村的由县(区)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审批。


第三章 加强领导


第十六条 成立大庆市职业教育领导小组,由市委主管教育的领导同志任组长,市政府、石油管理局、石化总厂主管教育的行政领导同志任副组长,市、局、总厂有关部门的领导同志为成员。市职业教育领导小组的职责是:(1)制定全市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并纳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年度计划之中,督促有关部门、单位履行兴办职业教育的职责;(2)制定全市职业教育具体政策,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依法兴办职业教育;(3)根据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对职业学校的布局、专业设置提出指导性意见;(4)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制定考核、评估各级各类职业学校的标准和办法,并责成有关部门考核、评估。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具体工作。

第十七条 四县和大同区成立职业教育管理委员会,县长任主任,县(区)委副书记、副县(区)长任副主任,有关部门的主要行政领导同志为成员。职业教育管理委员会的职责是:按照市总体规划、年度计划以及本县(区)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搞好七统筹,即:统筹职业教育的布局和专业结构;统筹解决职业学校的师资和办学资金;统筹审批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及兴办实体的手续;统筹考核、评估办学质量;统筹制定职业学校招生计划和毕业生使用计划;统筹建设职业学校实验实习基地;统筹核发职业学校毕业生证书和各级各类专业合格证书。管委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区)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具体工作。

第十八条 市计划、财政、教育、人事、劳动、科技、农业、林业、畜牧、工商、税务、物价等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在实施、发展职业教育中要负起责任,履行义务,在职权范围内发挥作用。

第十九条 各县(区)政府部门和乡镇企业,成立由主要行政领导同志任组长的职业教育小组,具体领导和管理本系统、本乡镇、本企业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工作。

第二十条 市属各部门的主要行政领导同志,负责本部门、本行业及所属单位的职工培训工作,按市里的规划、结合实际抓好落实。

第二十一条 市、县(区)两级政府成立职业教育考评委员会,设专职、兼职考评委员若干人。市级考评委员会由市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分管职业教育的领导同志任主任,市职业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为专职考评委员,兼职成员由有关部门委派一名科级干部参加;县(区)级职业教育考评委员会可参照市里的做法组织。市级考评委员会负责考核、评估各县、区及大中型企业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工作;县(区)级考评委员会负责考评各系统、各乡镇、各企业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工作。

第二十二条 抓职业教育要象抓经济工作一样,定期公布考评结果,并通报给组织部门,作为考核各级党政班子和主要领导同志政绩的主要依据之一。对发展职业教育有突出成绩的班子和领导,要给予奖励。抓职业教育不力、在限期内完不成工作目标和任务的班子和领导,是不合格的班子和领导,要及时调整和撤换。


第四章 教育教学


第二十三条 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必须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以提高受教育者素质为重点,面向社会办学,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社会效益。

第二十四条 各级各类职业学校要认真开好思想政治课和职业道德课,把国情教育、党的方针政策教育、社会主义法制教育与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成为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

第二十五条 各级各类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由市计划和教育行政部门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提出指导性意见,由办学单位和学校确定。

第二十六条 教学内容要突出实用性,在使用国家统编教材的同时,可结合实际自编或者选编其他教材,并增加实践教学内容,强化专业技能训练,努力使每个学生都有专业特长和较强的解决实践的能力。


第五章 经费


第二十七条 采取国家拨款、办学单位自筹、社会资助、学校创收和适当收取杂费等多种渠道筹措资金,努力增加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第二十八条 用于职业教育的财政拨款,应当逐步增长;职业学校按在校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逐步增长;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第二十九条 普通中专、技工学校按上级主管部门核定的年生均经费标准执行,并做到逐年有所增长;按黑发[1992]4号文件的规定,职业高中年均经费不低于800元。农民学校的公用经费,县每校每年不低于50000元,乡镇不低于5000元,村不低于500元。上述经费按物价指数的变化,适时调整。

第三十条 为了加快四县及大同区的职教中心学校建设,&127;在一九九七至一九九八年两年内,市里将教育费附加划出一定比例,作为以奖代拨的资金,奖励职教中心学校搞得好的县(区),调动其办学积极性。具体按以下标准执行:(1)当年财政投入资金100万元的,按每百万元奖励10万元标准执行;投入101万至200万元的,按每百万元奖励15万元的标准执行;投入500万元的,按每百万元奖励40万元标准执行。投入500万元以上的,按每百万元奖励40万元标准执行。(2)县(区)主要领导同志真正重视、亲自发展职业教育,有目标、有措施,肯投入、办实事,使职业发展较快、效果好的,依据目标责任制考核的结果,市给予一定的奖励。(3)县(区)建职业学校、办学质量好的,经上级部门考评,市按质量等级给予相应的奖励。(4)

县(区)在财政投入之外为建设职教中心学校向金融机构的贷款(期限不超过2年),市按全息给予贴息奖励(但不做贷款担保)。(5)市对省划拨给各县(区)的职业教育资金,按1:1的比例匹配资金。

第三十一条 各县(区)要建立和完善教育基金制度,保证教育基金的50%作为职业教育发展基金。国有大中型企业要继续保证对所属的职业教育的投入,坚持“三个增长”的原则。

第三十二条 办学单位和学校要多渠道筹集资金:(1)各级财政要保证对职业教育的投入;(2)办学单位和参与联合办学、委托办学的单位要确保对所办、所属职业学校的投入;(3)企业支付的对本单位职工和准备录用人员进行职业教育的费用;(4)非义务教育阶段的职业教育所收缴的费用;(5)部门、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个人所集、所捐的资金;(6)校办的企业或者提供社会服务的收入;(7)金融机构为发展职业教育的贷款,实行低息。以上渠道所筹资金必须用于发展职业教育。

第三十三条 企业培训职工的经费,按工资总额的1.5%提取;开发新技术、研究新产品的技术培训,其费用直接在成本中列支;企业按上级有关规定用于职工培训的费用,要足额保证。在农村,可以将科学技术开发、技术推广的经费,按一定比例用于农村职业培训;其他培训农民的经费按上级有关规定要保证到位。


第六章 师资


第三十四条 本着培养和培训、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原则,重点配备好职业学校的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逐步建立一支数量适应、质量合格、专业配套、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第三十五条 高等职业院校、普通中专学校、技工学校,要按国家有关规定标准配齐专职教师;职业高中、县(区)职教中心学校,教职工数与学生数之比一般在1:7至1:10之间,并配齐专职教师(其中高级教师占10%以上,中级占40%以上);厂矿 、企业按职工总数的3-5‰配齐专职教师;乡镇按乡镇人口总数和2/10000配齐专职教师。

第三十六条 教师要按照岗位规范要求达标上岗。到本世纪末,职业学校教师任职资格达标;高等院校60%以上,中等学校70%以上,初等学校80%以上,每个专业至少有一名中级职称以上的骨干教师或专业带头人;专业教师学历达到专科以上,实习指导教师达到中级技术水平。

第三十七条 要有计划地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并纳入全市的培训计划,4逐步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市教育学院、广播电视大学等院校,要承担中等以上职业学校教师的培训任务,所需费用由市政府列入预算,给予解决。

第三十八条 各办学单位要通过多种渠道解决职业学校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不足的问题。要采取面向社会实行招聘的方式,使有专业特长的能工巧匠、大专以上的毕业生等到职业学校任专、兼职教师,履行聘任手续,遵守聘约。&127;要从富余的文化课教师中选用素质好,经过培训达到要求的改任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要在职业学校选留优秀毕业生任实习指导教师。要按上级规定,从机关干部中抽调一部分人到职业学校任教,为期二年。人事部门每年要安排一定指标,解决职业学校教师缺额问题,可以从外地调入一部分急需的专业课教师;人事部门要在近期内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城市大专以上的毕业生到农村职业学校任教,并尽快负责组织实施。 第三十九条 要切实解决教师职称评定和待遇问题。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可实行“教师职称”、“专业技术职称”和“技术

等级”并行制度,凡受聘任的人员应给予相应的待遇。对在教学、生产实习指导工作中有特殊贡献的教师,可破格评聘职称。

第四十条 国家级重点职业学习,教师工资向上浮动一级,由办学单位解决;撤销重点学校时,浮动工资同时取消。从企事业单位调入职业学校任专业课、实习指导都是的,按其工龄计发教龄津贴。到职业学校任专职教师的非师范高校应届毕业生,由用人单位给予一次性补助。各级政府和办学主管单位,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师待遇。


第七章 实验实习基地


第四十一条 各级各类职业学校,要适应教学需要建起与主体专业相配套的实验实习基地。市区内的职业学校,基地要达到省规定的标准,职业高中的基地要在政府统筹下由单位自行解决,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给予支持和帮助。

第四十二条 各办学单位要选择效益好、专业对口的企业,划给职业学校作为校办企业。专业对口的单位有义务接受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参与办学和受益的部门、企事业单位要给学校提供部分实验实习设备和校外实习基地,免收实习费,给予必要的劳动保护,顶岗工作的给予适当补助。

第四十三条 在农村本着就近、选优的原则,由政府负责划拨职教中心学校及其它职业学校的实验实习和生产用地,农学、果林专业每年不低于2分地,水产养殖专业每校不低于10亩水面。划拨给学校的用地或场所,要发给学校使用权证件,保证学校长久使用。

第四十四条 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开展实验、实习,提供各种劳务和社会服务的校办企业,可比照黑税字[89]260号文件《黑龙江省学校勤工俭学减免税规定》精神执行;基建项目,免征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土地费、增容费、商业网点费和入防工程费。


第八章 招生、就业

第四十五条 各级稳妥地进行招生、考核和招工用人制度的改革,&127;形成培训、考核与使用、待遇相结合的机制。建立先培训、后就业和先培训、后上岗制度。

第四十六条 地方、行业、企业所办的职业学校,&127;可采取对等交叉的办法互相招生。

第四十七条 实行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招生统一考试、分别录取的办法。凡实行普职对接、高二分流的学生,要提前纳入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计划。普通中专面向农村的专业,逐步增加“定向到乡”的比例。县(区)职教中心学校、职业高中招生,可采取必要的行政和经济手段,对乡村实行指令性招生计划。

第四十八条 职业高中、职教中心学校招生,只要能坚持正常学习,按规定缴纳学费,服从管理,可不限年龄、婚否,放宽条件入学。

第四十九条 职业学校毕业生考核,实行毕业证书与技术等级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农村绿色证书)“双证制”。

第五十条 文化课、专业课由教育行政部门主管考核,发毕业证书;实际操作技能考核由学校与专业主管部门会同劳动部门考核,发技术等级证书或者职业资格证书。

第五十一条 招工实行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综合考核,以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为择优录用和上岗确定工资待遇的主要依据,专业对口的职业学校毕业生免试。

第五十二条 劳动就业要采取用人单位择优录用、双向选择、毕业生自主择业的方式。录用新工,凡未经过职业教育或者职业培训的,未取得相应的学历证书或者技术等级证书的城镇高中、农村初中毕业生,不允许参加录用新工、招干或者从事技术性生产承包,所有用人单位不得录用。

第五十三条 城市和农村录用新工,要从专业对口或相近的职业学校毕业生中择优录用,专业不对口的要经过对口培训后录用。市、县(区)劳动部门招工必须招收职业高中毕业生。工商部门对个体工商业者,也要实行持职业学校毕业证或者职业培训证办照上岗制度。对违反规定录用未经培训人员的单位,由教育、劳动行政部门,依法给予处罚。

第五十四条 对农村职业学校毕业生实行“四优先”政策,即在选拔乡村干部、选聘专业技术人员与教师、乡镇企业招收新工和承包农业生产经营项目时,优先从经过职业技术教育的人员中选用。同时,对回乡参加农业生产的职业学校毕业生,要在资金划拔、科研项目、生产基地、农药化肥、信息资料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给予照顾。

第五十五条 本规定从下发之日起执行。


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

新闻出版总署 信息产业部


新闻出版总署、信息产业部令(第17号)

  《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已经2001年12月24日新闻出版总署第20次署务会和2002年6月27日信息产业部第10次部务会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2年8月1日起施行。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 石宗源

  信息产业部部长 吴基传

  二○○二年六月二十七日

  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互联网出版活动的管理,保障互联网出版机构的合法权益,促进我国互联网出版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根据《出版管理条例》和《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从事互联网出版活动应当遵守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传播和积累一切有益于提高民族素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

  第三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互联网出版活动,适用本规定。

  第四条新闻出版总署负责监督管理全国互联网出版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制定全国互联网出版规划,并组织实施;(二)制定互联网出版管理的方针、政策和规章;(三)制定全国互联网出版机构总量、结构和布局的规划,并组织实施;(四)对互联网出版机构实行前置审批;(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对互联网出版内容实施监管,对违反国家出版法规的行为实施处罚。

  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互联网出版的日常管理工作,对本行政区域内申请从事互联网出版业务者进行审核,对本行政区域内违反国家出版法规的行为实施处罚。

  第五条本规定所称互联网出版,是指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将自己创作或他人创作的作品经过选择和编辑加工,登载在互联网上或者通过互联网发送到用户端,供公众浏览、阅读、使用或者下载的在线传播行为。其作品主要包括:

  (一)已正式出版的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出版物内容或者在其他媒体上公开发表的作品;(二)经过编辑加工的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方面的作品。

  本规定所称互联网出版机构,是指经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和电信管理机构批准,从事互联网出版业务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

  第二章行政审批与监督管理

  第六条从事互联网出版活动,必须经过批准。未经批准,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开展互联网出版活动。

  互联网出版机构依法从事互联网出版活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干扰、阻止和破坏。

  第七条从事互联网出版业务,除符合《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规定的条件以外,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有确定的出版范围;(二)有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章程;(三)有必要的编辑出版机构和专业人员;(四)有适应出版业务需要的资金、设备和场所。

  第八条申请从事互联网出版业务,应当由主办者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报新闻出版总署审批。

  第九条申请从事互联网出版业务,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新闻出版总署统一制发的《互联网出版业务申请表》;(二)机构章程;(三)资金来源、数额及其信用证明;(四)主要负责人或者法定代表人及主要编辑、技术人员的专业职称证明和身份证明;(五)工作场所使用证明。

  第十条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60日内,做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并由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书面通知主办者;不批准的,应当说明理由。

  第十一条互联网出版业务经批准后,主办者应当持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的批准文件到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办理相关手续。

  第三章互联网出版机构的权利和义务

  第十二条互联网出版机构,应当在其网站主页上标明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批准文号。

  第十三条互联网出版机构改变名称、主办者,合并或者分立,应当依据本规定第八条、第九条的规定办理变更手续,并应持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的批准文件到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办理相应的手续。

  第十四条互联网出版机构终止互联网出版业务,主办者应当自终止互联网出版业务之日起30日内到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办理注销手续,并报新闻出版总署备案。同时,到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办理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的变更或注销手续。

  第十五条互联网出版机构自登记之日起满180日未开展互联网出版活动的,由原登记的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注销登记,并向新闻出版总署备案。同时,向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通报。

  第十六条互联网出版机构出版涉及国家安全、社会安定等方面的重大选题,应当依照重大选题备案的规定,报新闻出版总署备案。未经备案的重大选题,不得出版。

  第十七条互联网出版不得载有以下内容:

  (一)反对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二)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三)泄露国家秘密、危害国家安全或者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或者侵害民族风俗、习惯的;(五)宣扬邪教、迷信的;(六)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七)宣扬淫秽、赌博、暴力或者教唆犯罪的;(八)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九)危害社会公德或者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十)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规定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第十八条以未成年人为对象的互联网出版内容不得含有诱发未成年人模仿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和违法犯罪的行为的内容,以及恐怖、残酷等妨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

  第十九条互联网出版的内容不真实或不公正,致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利益受到侵害的,互联网出版机构应当公开更正,消除影响,并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第二十条互联网出版机构发现所登载或者发送的作品含有本规定第十七条、第十八条所列内容之一的,应当立即停止登载或者发送,保存有关记录,并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抄报新闻出版总署。

  第二十一条互联网出版机构应当实行编辑责任制度,必须有专门的编辑人员对出版内容进行审查,保障互联网出版内容的合法性。互联网出版机构的编辑人员应当接受上岗前的培训。

  第二十二条互联网出版机构应当记录备份所登载或者发送的作品内容及其时间、互联网地址或者域名,记录备份应当保存60日,并在国家有关部门依法查询时,予以提供。

  第二十三条从事互联网出版活动,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的法律、法规,应当标明与所登载或者发送作品相关的著作权记录。

  第四章罚则

  第二十四条未经批准,擅自从事互联网出版活动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或者新闻出版总署予以取缔,没收从事非法出版活动的主要设备、专用工具及违法所得,违法经营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经营额5倍以上10倍以下罚款;违法经营额不足1万元的,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五条违反本规定第十二条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或者新闻出版总署予以警告,并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六条违反本规定第十六条的,责令停止登载或者发送未经备案的重大选题作品,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或者新闻出版总署予以警告,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限期停业整顿或者撤销批准。

  第二十七条互联网出版机构登载或者发送本规定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禁止内容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或者新闻出版总署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经营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经营额5倍以上10倍以下罚款;违法经营额不足1万元的,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限期停业整顿或者撤销批准。

  第二十八条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二条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暂时关闭网站。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九条本规定施行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已经从事互联网出版活动的,应当自本规定施行之日起60日内依据本规定第八条、第九条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第三十条本规定自2002年8月1日起施行。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